Search

【#教師筆記】03:發現問題是為了解決它,而不是為它付出代價  (芳瑜)

開學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教師筆記】03:發現問題是為了解決它,而不是為它付出代價  (芳瑜)

開學兩週了,上學遲到的人依然三三兩兩,上課打鐘後也常常有人還沒回到座位上。

從前,發頓脾氣就解決了。再要不行,祭出懲罰,屢次遲到換一支警告。總之,為了快速建立良好的守時風氣,我的手段得要快狠準,哪能接受兩週後還有學生一點都不害怕遲到?

不過現在,我的思維不太一樣了。

班級經營裡,守時風氣的建立確實是目的,但是不是一定要「快速」?學生守時行為的背後,究竟是出於「恐懼」還是「自律」?

這段時間裡,我每天眼看著遲到現象沒有絕跡,一邊不斷自問以上問題,又一邊提醒自己正向教養所言:「糾正錯誤前,先創造情感連結。」

於是,在適度的重申規範之後,沒有對任何學生訓誡或懲罰,而是先私下關心原因。同時,也給彼此一段冷靜思考的時間。

終於,兩週後的班會課到了。我運用了正向教養中「班級會議」的流程與技巧,帶領全班一起面對這個問題。

正向教養的「班級會議」有兩大原則: #尊重、 #包容。說來簡單,但是師生之間的態度要能互相尊重,彼此的想法要能互相包容,而不是落入傳統關係的 #控制與服從,著實不容易。

班會中有兩大流程: #致謝欣賞、 #解決問題,而解決問題也是班級經營中最主要的目的。我一再向學生強調:發現問題,是為了幫助你解決它,而不是要你為它付出代價。另外,犯錯是最佳的學習機會。

因此,雖然遲到是問題,但解決它才是目的;雖然遲到是錯的,但我可藉此引導他們學習。

我收起了從前的斥責口吻與眼神,用尊重的態度帶領全班討論遲到現象,以及各方面造成的影響。再透過分組討論、個人書寫,表達不一樣的看法,提供多元的解決方案。

雖然,下課鐘聲響起,還沒來得及決定最佳方案,我說隔天再繼續討論。然而,美妙的事情一一發生了。

當天中午開始,每一堂課幾乎都準時回座,同學之間還會主動相互提醒。隔天一早,遲到問題更是大幅改善!不僅幾乎準時到班,甚至在時限之內繳完個人作業、做好掃除工作。

「有時討論本身就已經足夠」,因為「以尊重的態度積極參與討論,會比聽老師說教或聽同學指責,更能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傾聽。」

即使這個問題不會立刻解決,這個討論可能還要重來幾遍,但我已經明白,全班一致要追求的是 #進步,而 #不是完美。

另一個美妙的事情,發生在幹部報告。在我沒有指定的前提下,三、四名幹部陸續主動上台。他們溫和又大方地向全班說明其觀察到的問題,比如:課堂規範、掃除分工、用餐秩序等等,並同時提出他們預想好的建議或是 #解決方案!

不僅如此,這時全班的氣氛良好,有時默默莞爾一笑,有時甚至歡聲雷動(?)。他們欣然接受了幹部們的提議,也在課後有顯著的改善。

如果,當我們發現問題時,不是想著「如何讓孩子付出代價」,而是「 #如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」,那麼,這些孩子,是不是也會開始改變思維與行為,漸漸變成能夠彼此尊重、勇於負責的大人呢?

我期待。

─────

🔸延伸閱讀🔸

📌 畢業前必學的一堂課  (芳瑜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365423708333243/

📌 按下F5,重新整理的教職路  (芳瑜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409348187274128/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我們」是暘斌與芳瑜夫婦 「老師」是我們的外在標籤 「不只是」指標籤以外對自己的期待與追求 歡迎在終生學習的道路上與我們同行
View all posts